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湖笔之乡在浙江湖州善琏镇。
澎湃新闻获悉,日前,“文明传承与未来希望”港澳青少年汉字艺术与非遗的多元体验活动结业仪式在湖州善琏举行。这一活动以汉字艺术为桥梁,以非遗体验为纽带,旨在通过多种非遗文化元素,即湖笔文化、丝绸文化、木活字印刷、陶瓷、纸扇等的融合,让港澳的青少年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湖笔讲解现场
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
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庆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湖州冯笔妙无伦,还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挥翰手,不嫌索价如珍珠。”湖笔的主产地在浙江湖州南浔区善琏镇。
“文明传承与未来希望”港澳青少年汉字艺术与非遗的多元体验活动,以汉字艺术为桥梁,以非遗体验为纽带,旨在通过多种非遗文化元素,即湖笔文化、丝绸文化、木活字印刷、陶瓷、纸扇等的融合,让港澳的青少年朋友们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湖笔制作现场
活动期间,学员们来到浙江,走进湖笔小镇善琏、湖州南浔、安吉、德清、中国善琏汉字艺术研究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西泠印社等地学习、体验。
主办方邀请善琏湖笔厂的工匠和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在工作室体验湖笔手工制作,让港澳青少年学员在近距离接触和上手实践的同时,可以聆听非遗传承人口述历史,深入直观地了解湖笔制作项目的工艺流程与技艺特点。期间穿插配合体验桑基鱼塘与含山蚕桑养殖等蚕桑文化体验,让学员综合立体多面地感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小朋友在湖笔厂感受毛笔
在湖州,他们学习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书写、传播、应用和传承,并亲手创作一幅汉字水墨作品;参观嘉业堂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小莲庄等蕴含江南文化深厚底蕴承地方,并将它们用画笔定格在纸上;溯源“两山”文化、寻源湖州历史;聆听非遗传承人的讲述,深入直观地了解湖笔制作项目的工艺流程与技艺特点;体验桑基鱼塘与含山蚕桑养殖等蚕桑文化,综合立体多面地感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通过陶艺体验、漆扇绘制、非遗观摩等,了解学校如何将人才培养、非遗研究和产教融合于一体,让非遗活态传承;在西泠印社,学员们走在百廿名社园林之中,感受传承千年的印文化。
曲艺演出现场
据悉,湖州历来是东南形胜之地,历代才子迭出、文风不绝。一代代书法名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苏轼、王十朋等都曾为官或寓居湖州;更有曹不兴、张僧繇、贝义渊、朱审、释高闲、徐表仁、燕文贵等湖籍书画俊才;王羲之七世孙释智永居湖之永欣寺三十余年,用败的笔头积满五簏,葬之“退笔冢”。他们的书画活动,必定带动湖州的制笔业的兴起。
体验陶艺
体验漆扇制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观学习的同时,举办了针对文化传承进行交流研讨,学员们分享发生在自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故事、此次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项目承办方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晓明表示,港澳青少年在多位名家名师的悉心指导下,了解浙江的人文历史,看到浙江的发展变化。该项目为浙江和港澳青少年增加相互交流、激活创造力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为促进香港澳门与浙江交流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百米长卷绘画
汉字课学习
通过视、听、学、游等方式,这一活动不仅让港澳与内地青少年实地体验非遗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浙江,全方位多角度讲述浙江故事,而且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增强了文化自信,以及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些青年少年朋友,也将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继续讲述着文明的故事,绘制着未来的蓝图。
据悉,本项目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年度对外文化交流重点项目,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主办,香港艺术交流协会、澳门全人国际教育协会共同合作,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人民政府、中国善琏汉字艺术研究院承办,尚尚善品(浙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西安美哉汉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